生寄死归的成语故事
拼音shēng jì sǐ guī
基本解释寄:暂居。生似暂寓,死如归去。指不把生死当作一回事。
出处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:“生:寄也;死:归也。”
生寄死归的典故
传说上古时期,大禹治水有功而成为华夏领袖。一次他去南方省份巡视,与随从坐船到江心,突然一条黄龙把船托到半空,船上的人顿时五色无主。大禹则大笑道:“我受命于天,竭力而劳万民。生,寄也;死,归也。”黄龙见吓不到大禹,于是就仓皇而逃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生寄死归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旦夕之间 | 汉·无名氏《焦仲卿妻》:“蒲苇一时纫,便作旦夕间。” |
色飞眉舞 | 清·杨复吉《梦阑琐笔·蔡涛》:“蔡曰:‘步月山坞,忽闻清音,令人色飞眉舞。’” |
盲人说象 | 元 黄溍《书袁通甫诗后》:“吾侪碌碌,从俗浮沉,与先生相去远甚,而欲强加评品,正如盲人说象。” |
犀牛望月 | 《关尹子 五鉴》:“譬如犀牛望月,月形入角,特因识生,始有月形,而彼真月,初不在角。” |
宁为鸡口,不为牛后 | 《战国策·韩策一》:“臣闻鄙语曰:‘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。’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,何以异于牛后乎?” |
目不转睛 | 晋 杨泉《物理论》:“子义燃烛危坐通晓,目不转睛,膝不移处。” |
路无拾遗 | 《孔子家语·相鲁》:“孔子初仕为中都宰,中都鲁邑制为养生送死之节,长幼异食、如礼年五十异食也强弱异任、任谓力作之事各从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别涂、路无拾遗、器不雕伪,……” |
龙争虎斗 | 元 马致远《汉宫秋》第二折:“文武每我不信你敢差排吕太后,枉以后龙争虎斗,都是俺鸾交凤友。” |
贤母良妻 | 鲁迅《坟·寡妇主义》:“在女子教育,则那里候最时行,常常听到嚷着的,是贤母良妻主义。” |
共为唇齿 | 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邓芝传》:“蜀有重险之固,吴有三江之阻,合此二长,共为唇齿,进可兼并天下,退可鼎足而立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