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ángzhī

良知


拼音liáng zhī
注音ㄌ一ㄤˊ ㄓ
词性名词


良知

词语解释

良知[ liáng zhī ]

⒈  天赋的道德观念。

所不虑而知也,良知也。——《孟子·尽学》

conscience;

⒉  好友;知己。

我志谁与亮,赏心惟良知。——谢灵运《游南亭》

good friend; innate knowledge and sense of right and wrong; intuitiveknowledge;

引证解释

⒈  儒家谓人类先天具有的道德意识。

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人之所不学而能者,其良能也;所不虑而知者,其良知也。”
明 王守仁 《传习录》卷中:“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,致吾心之良知於事事物物也。吾心之良知,即所谓天理也。致吾心良知之天理於事事物物,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。”
章炳麟 《驳康有为论革命书》:“民族主义,自大古原人之世,其根性固已潜在。远至今日,乃始发达,此生民之良知本能也。”

⒉  用以指知识。

周恩来 《接见美国青年代表团的谈话记录》:“你们会从直接的接触中,用你们自己的智慧和良知来加以判断。”

⒊  好友;知己。

南朝 宋 谢灵运 《游南亭》诗:“我志谁与亮,赏心惟良知。”
唐 罗隐 《秋日寄狄补阙》诗:“不为良知在,驱车已出关。”

国语辞典

良知[ liáng zhī ]

⒈  天生本然,不学而得的智慧。

《孟子·尽心上》:「所不虑而知者,其良知也。」

⒉  知交好友。

《文选·谢灵运·游南亭诗》:「我志谁与亮?赏心唯良知。」

英语innate sense of right and wrong, conscience, bosom friend

德语Anstand (S)​

法语sens inné du bien et du mal, conscience, ami intime

分字解释


※ "良知"的意思解释、良知是什么意思由字典在线查询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人一旦利欲薰心,道德良知被蒙蔽,就会渐渐变得恬不知耻,失去人格。

2.一百十五、自三皇以降,先秦诸子,汉唐经学,宋明理学,所有大大小小的命题最终都在这三字上归宗。三字一出,洞见全体,既包含了本体又包含了功夫,任凭你考三王、叩天地、质鬼神、俟后圣,无有如此简易精一者,致良知之教也。

3.良知是什么?是未知世界的指针。

4.这就决定了面对社会的不平之事,律师应有拍案而起,仗义执言,慷慨陈辞的豪气和激情,没有这样的激情,我们的执业活动就会失去良知和正义的动力。

5.每当有事情发生的时候,懦夫会问:“这么做,安全吗?”患得患失的人会问:“这么做,明智吗?”虚荣的人会问:“这么做,受人欢迎吗?”但是,良知只会问:“这么做,正确吗?”。

6.社会强烈呼唤道德、良知、求真、向善、自利利他的中国精神。

7.幸好还有不少有良知的专家仗义执言,才免遭立马启动的后果。

8.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,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。良心,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、感受的知识,正是在它的影响下,必然会派生羞耻心、责任心和事业心。苏霍姆林斯基

9.尊严是不容玷污的白璧;尊严是不可尘蔽的珠光。尊严植根于绵亘千古人文精神的圣殿,它只属于大写的“人”。它是人类不可亵渎的理性正义与良知。

10., 一句话说,有意栽花花不开,无心插柳柳成阴,一切追随你的良知,一切遵循自然之理,做你该做的事,也许一些美好不经意间便水到渠成了,而且这样得到的美好反而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