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ù

礼数


拼音lǐ shù
注音ㄌ一ˇ ㄕㄨˋ

繁体禮數
词性名词

礼数

词语解释

礼数[ lǐ shù ]

⒈  口:礼节;礼貌的等级。

污了礼数,怕人笑话。——曹雪芹《红楼梦》

courtesy; etiquette;

引证解释

⒈  古代按名位而分的礼仪等级制度。亦指官阶品级。

《左传·庄公十八年》:“王命诸侯,名位不同,礼亦异数。”
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讥惑》:“制礼数以异等威之品。”
唐 韩愈 《桃源图》诗:“争持酒食来相馈,礼数不同罇俎异。”
宋 苏轼 《过巴东县不泊闻颇有莱公遗迹》诗:“江山养豪杰,礼数困英雄。”

⒉  犹礼节。

唐 杜甫 《哭韦大夫之晋》诗:“丈人叨礼数,文律早周旋。”
仇兆鳌 注:“礼数、周旋,相契之情。”
宋 朱熹 《与魏元履书》:“一请犹是礼数;若又再请,则无谓矣。”
元 睢景臣 《哨遍·汉高祖还乡》套曲:“那大汉下的车,众人施礼数。”
《水浒传》第四回:“小弟 智深 乃是愚卤直人,早晚礼数不到,言语冒瀆,误犯清规,万望覷 赵 某薄面,恕免,恕免。”
《红楼梦》第十三回:“惟恐各誥命来往亏了礼数,怕人笑话。”
叶圣陶 《倪焕之》二一:“这才彼此握手;握得那样热烈,那样牢固,不像是相见的礼数,简直是两个心灵的互相融合的印证。”

国语辞典

礼数[ lǐ shù ]

⒈  按官阶品级而分的礼仪制度。

唐·韩愈〈桃源图〉诗:「争持酒食来相馈,礼数不同樽俎异。」
《新唐书·卷一二七·裴耀卿传》:「班爵与公同,而礼数异。」

⒉  礼节。

唐·杜甫〈哭韦大夫之晋〉诗:「丈人叨礼数,文律早周旋。」
《红楼梦·第五六回》:「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,见了外人,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礼数"的意思解释、礼数是什么意思由字典在线查询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既将礼数做到,却又没有过分的卑躬屈膝,显得不卑不亢。

2.我与*弯学人互通电邮,对方的礼数真是令人汗颜,抬头都是采用传统书信的“尊鉴”、“钧启”等等。

3.小千巴不得她不要见外,这两母女真的执意要行大礼,他还真不知怎么才好,小千他们的年纪不大,是以对两人的礼数不大习惯。

4.家师常叮嘱小子,见到诸位祖巫时不可失了礼数,今日之事,确实不是我妖族所为,这一点小子可担保。

5.那种社交的礼数、权位的交易、字斟句酌的寒暄,与愉快心情是格格不入的。

6.但是不管各国的礼数怎么差别,全天下的人们都附和:彬彬有礼是指对他人和睦且乐于助人,特别是对待那些体弱者或是年父老。

7.我省居民历来对人情礼数看得很重,人情往来不局限在亲戚圈,还涉及左邻右舍、三朋四友等。

8.十二、乍看上去,这个道貌岸然、礼数周到的男子像是个普通的骑士,但在这英俊的外表下藏着一颗黑暗的心。

9.京官的人情礼数太多,外官的馈赠和印结银又都是有限的,许多出身贫寒的京官在无奈之下,只好进行借贷,大多数京官都有过长期的借贷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