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杜甫的诗 > 宿赞公房

宿赞公房

[唐代]:杜甫

杖锡何来此,秋风已飒然。

雨荒深院菊,霜倒半池莲。

放逐宁违性,虚空不离禅。

相逢成夜宿,陇月向人圆。

宿赞公房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高僧怎么也会来到这里?在这秋风飒飒的季节我与您相逢。

阴雨撂荒了您深院的菊花,严霜欺倒了半池莲影。

遭到放逐又岂能违背心性?身居荒野也未能放弃禅宗。

今夜与您相逢共宿,陇上的明月也向我们现出圆圆的光影。

注释

杖锡(xī):手持锡仗。锡仗,菩萨头陀十八物之一,上有四股十二环,表示四谛十二姻缘之义。比丘向人乞食,到门口,便震动锡杖上的小环作声,以让人知道。

飒(sà)然:形容风吹时沙沙作响。

宁:岂能。

虚空:荒野无人之处。赞公土室在山野。

陇(lǒng)月:洁白明亮的月亮。

参考资料:

1、《禅诗精选》(姜子夫主编).大众文艺出版社,2005年1月版,第024页

2、韩成武 张志民,.杜甫诗全译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7年10月第1版:第274页

宿赞公房创作背景

  此诗当是乾元二年(759)深秋在秦州时作。赞公是杜甫的旧友,在长安大云寺作住持时,曹留杜甫在寺内小住,并赠送丝细毛布。不曾想到在流寓中相逢。诗中描写夜宿赞公土室的所见所感,对赞公的守禅本性给予赞美,抒发了他乡遇故知的欣喜之情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韩成武 张志民.杜甫诗全译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7年10月第1版:第274页

宿赞公房鉴赏

  诗人因上疏救宰相房琯,被贬弃官,暂居秦州,不意遇到了谪置此地的原京师大云寺赞公,所以以“锡杖何来此”反诘起笔,表现了惊愕之情。“秋风已飒然”自然是寄情于景,以秋风述说一份不满与困苦。“雨荒深院菊,霜倒半池莲”紧接“秋风”义旨,进一步渲染赞公与自己处境的萧条凄凉。对仗工整,用字精准,以“荒”“倒”二字使冷落身世传神而出。此处也为下文赞叹赞公梵行高洁,禅心清净作一反衬。诗至“放逐宁违性,虚空不离禅”则秋戚之情一扫而空,换之以无尽的平和,又透出独立孤峰顶的豪情。赞公深通佛法,无论外境如何变化,也不能动摇他的清净心。而一切万法无非真如,放逐本身也不离空性,就如虚空也是禅。在赞公身边,使诗人也感染了几分宁静安详。夜间在赞公房间休息,望见朗朗明月,扫清太虚,犹如禅心空明,能出种种违顺。同时尾联也点出题意,以作照应。

杜甫简介

唐代·杜甫的简介

杜甫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
...〔 ► 杜甫的诗(1134篇)

猜你喜欢

题李太白像

明代陈子升

词林鸟归凤,千载想斯人。恩向汾阳重,情连云梦亲。

少陵非匹敌,小谢契精神。甚矣吾衰也,时无贺季真。

灵岩十二景 其四 朗公山

宋代释仁钦

万象森罗古此峰,传来几世朗公容。知音会遇无先后,今日依前旧日踪。

戊子九日

明代释函是

去年此日乱离中,霜叶寒花今又逢。雁羽不堪穷漠北,戍歌犹是大江东。

烟销衰草横塘静,日照疏林秋浦红。潦倒莫辞朝落帽,夜猿声急白蘋风。

送水云归吴

郑惠真

琵琶拨尽昭君泣,芦叶吹残蔡琰啼。

归见林逋烦说似,唐僧三藏入天西。

赠项子全

明代朱同

过门未识子全面,久矣逢人说项斯。宦志已灰更变后,宗枝还念未分时。

曾杨近古无神术,卢扁于今有国医。尚拟好风吹杖履,夜深雨足剪园葵。

望云思亲图

唐代王翰

白云天际闲舒卷,却似摇摇行子心。云气有时还变灭,子心无日不登临。

高林度过含疏雨,远岫飞回落晚阴。不羡梁公为令子,但存忠孝古犹今。